古代史 「番薯无法成为主粮的原因」

avatar

image.png

古代史 「番薯无法成为主粮的原因」

在中国古代,主粮只有2种,即米、小麦,古代也有引进美洲的玉米和番薯,但却被当作备荒粮。

之所以如此,有着诸多的原因。

其一,税赋。
纳税自然是要用银子的,但官府允许可用粮食来代替,主要是米,其次是小麦,官府不收玉米和番薯的。

其二,番薯的种植较为艰辛。
同样的种植面积,番薯所需要耗费的人力是大于水稻的。

其三,番薯的种植时间较长。

水稻种植到采收约需100天,番薯种植到采收约需五个月...

以「清朝」时的亩产量来说,
一季水稻之亩产量约 800~900斤,
一季番薯亩产量约 2000~3000斤。

水稻对水的需求很大,怕渴,也有不怕渴的旱稻,但其产量较低。

番薯则是对土地的肥沃之要求很高,土地越肥沃,其产量越高,最高可达3500斤,不过大多数的土地,都只有两千多斤的产量。

其四,番薯不易储存。
番薯要储存,必须经过切片、切丝,晒干,等步骤,在储存上,耗费较大的人工,且保存期也短。

其五,番薯的产季只有一季。
水稻在许多地区有两季,甚至极少数的地区有三季,所以以一年的产量来看,水稻的产量并不会少太多。

其六,相比于水稻,番薯并不适合当做主食。

人体每天所需要摄入的蛋白质在35g~45g之间。

每100g大米所含蛋白质是7.5g,每100g番薯所含蛋白质是4.7g,所以食用番薯,会饱得快、饿得快,因为番薯所含的蛋白质太低了。

此外,番薯含有一种氧化酶,吃多了会闹肚子,且在晚上睡觉时会想吐。

所以,番薯在古代,是被当作备用粮,当米饭不够吃的时候,才会加上番薯,俗称番薯饭。



0
0
0.000
4 comments